您当前的位置:聚焦 >  >> 正文
政经1号︱“九连优”的背后,是水韵江苏的使命担当

时间:2023-08-18 22:06:40    来源:新江苏

凭海跨江、拥湖枕河,水韵江苏,如梦如画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,水是江苏最丰裕的自然禀赋、最灵动的生态要素和最鲜明的文化符号,江苏依水而生,也因水而兴。

近日,2022年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发布,江苏再次荣获优秀等次。自2013年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以来,江苏已取得“九连优”的优异成绩。

细看2022年水资源管理各项考核指标,在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2万亿元新台阶、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的情况下,江苏全省用水总量为611.8亿立方米,万元GDP用水量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20年下降11.4%、10.6%,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.620,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1.6%。

江苏虽过境水丰富,但本地水资源量较少,年均水资源量仅为320亿立方米,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、城市规模扩大,水资源压力更是不断增加。在此背景下能取得如此成绩,实属不易。

为继续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,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,江苏一直走在探索的路上。在今年召开的省总河长会议上,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强调,要努力实现河湖安澜、水韵灵动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,为“强富美高”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增添更多美丽色彩。

一泓清水,用之不觉、失之难存。于江苏而言,水孕育并滋养着这片土地,珍惜水、用好水、管好水,是属于“水韵江苏”的职责使命。

制度为先,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水资源管理体系

“九连优”如何而来?与具有江苏特色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密不可分。近年来,全省率先探索丰水地区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和指标体系,全面完成河湖水量分配工作,制定地下水管控指标,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至水源和重点河湖,逐步形成“高效利用地表水、鼓励使用再生水、限制开采地下水”的水资源配置新格局。

为加强取用水规范化管理,江苏重点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、长江经济带、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和省战略部署任务,兼顾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、水资源禀赋条件,确定以南京市江北新区等8个地区(园区)作为全省首批水资源刚性约束“四定”试点地区,为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积累经验。

作为试点区域之一,苏州市吴江区在前期全区1073个取水工程完成核查登记和整改提升的基础上,统一制定发布取水许可、计量设施、计划用水、两费征收等监管标准,并对现有区级取用水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升级改造,实现实时监测全覆盖,取用水全流程管理逐步规范。

严格管理地表水取用的同时,吴江区也在开发建设区级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,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地下水非法取水专项执法检查,通过加大地下水监督举报奖励提高非法打击力度。目前,全区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逐步缩小或消失,地下水水情稳定向好。

水资源刚性约束,在于取用水规模的合理配置,也在于再生水的开发与利用。再生水又称作城市“第二水源”,被认为是破解水资源、水环境和水生态“三水统筹”治理难题的绿色可持续方案。为加快再生水利用,江苏制定实施《江苏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实施方案》,提出到2025年,全省污水收集处理效能进一步提升,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%以上。

连云港方洋水务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内,机器声轰鸣。石化产业基地污废水按序进入调节池、预反应池,经过药剂等多道工序处理,接近饮用水标准后再回到企业用于企业生产。在满负荷运营的情况下,这里每天约生产7万吨的再生水回用给化工企业,回用水的水质远优于自来水的水质,每年可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大约2500万吨。

“基地内的生产污废水经再生处理70%的产水,都将回用于产业。”据方洋水务相关负责人介绍,基地已建起以产水、供水、污废水收集处理回用和水环境生态“护理”为特色的园区水环境管理系统,将切实改善徐圩新区区域水资源短缺的状况。

从水资源合理配置到取用水管理整治,再到地下水严格管控,江苏已先后出台50多项取用水管理、水源地长效管护、河湖管理保护等规章、标准和规划,上线取用水户政务服务系统、水源地信息共享和视频监控系统,水资源智慧管水模式在全国推广。率先推进取水工程、水源地、监测计量规范化建设,50%以上非农取水口、2/3城市水源地完成规范化改造,规范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。

治理并行,幸福河湖正在全域铺开

江苏取得“九连优”的好成绩,离不开规范化制度,也离不开全方位治理。作为河长制的发源地,江苏以河湖长制为载体,深入推进河湖长制高质量发展,全省河湖面貌正呈现转折变化。

在南京,远眺长江新济洲,在此停歇的鹭鸟振翅欲飞,碧波逐着江豚的身影向外散去。沿江而下,幕燕滨江一带,青山与大江相依而立,曾遗落在诗词唱和里的无暇景致,成为江苏河湖治理成效的生动缩影。在无锡,可见太湖碧波万顷,无边水色映朝晖,再现吴侬软语里唱不尽的水清碧绿。在淮安,洪泽湖大堤游人如织,百里画廊依绿水而行,天光水影融为一体,看不分明。

如此美景,正在全省各地上演。截至目前,江苏已连续13年组织开展重点河湖生态状况评估,28个省级、148个市级重点河湖的控制断面生态流量(水位)得到有效保障。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,重点河湖生态状况优良率逐年提升,水域面积稳中有增,长江岸线问题实现“动态清零”,太湖治理“两保两提”能力不断巩固提升,洪泽湖东岸“百里画廊”、西岸“醉美湖湾”建设有效恢复河湖自然形态和生态空间。

2022年,全省86.7%的重点河湖生态状况达到优良以上,水生生物资源呈现逐步恢复良好态势。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提升至优级水平,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。长江干流江苏段各断面水质均符合Ⅱ类,同比保持稳定,长江主要支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好于Ⅲ类。从三尺小河里若有若无的浅碧到大江大河中望不到边际的清绿,幸福河湖正全域铺开。

节水为要,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

水资源管理,更离不开“节水”。江苏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,强化农业节水增产、工业节水增效、城镇节水降损等措施,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,主要节水指标年度任务超额完成。

华能南京金陵发电有限公司厂区一侧,矗立着两个240米高的烟囱,水汽凝成的白烟不断向上蒸腾。作为南京地区最大的电源点和热源点,该厂可满足南京市约1/5的用电量和工业用热量,曾经也是名副其实的耗水大户。“为降低水消耗量,全区进行了环保改造,大幅降低了脱硫系统的蒸发量。”据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额定工况下,每台机组脱硫水耗每小时降低10立方米,两台机组每天就可节水480立方米。

从耗水大户到节水标杆,华能金陵的转变不是个例。仅以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为例,园区内节水型企业已有48家,占园区企业总数46%,每年节水超过1340万立方米。

节水,不仅拧紧了耗水企业的水阀,更拧紧了每个家庭的水龙头。全省各市正在积极建设节水型小区,广泛调动起小区居民保护水资源意识和节水积极性。

在南京栖霞区丁家庄凤康园小区,透水铺装路面的人行道及下凹式绿地随处可见。每逢下雨天,屋顶、路面、绿化区域汇集的雨水会顺着路面流入雨水处理系统及配套沉淀池,代替自来水用于绿化浇灌、景观用水,每年可减少绿化景观用水400立方米。该小区近千套公租房也统一安装了节水型器具,水龙头节水达到30%以上,坐便器每次冲水能节省50%,淋浴喷头也能节约超过30%的用水量。

截至目前,江苏已累计建成千余家省级节水型企业和近千家节水型单位,累计评选出49个省级水效领跑者,完成109所节水型高校建设,节水意识逐渐深入人心。

从城镇到乡村,江苏也在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,加快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,不断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。目前,全省共有大中型灌区313处,覆盖了全省70%的耕地面积。

在高邮灌区南关干渠,分水口安装着测控一体化闸门,配以智能化泵站和农口智能微型闸,将运河水引至农田,古老灌区与现代科技充分结合。作为水利部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点之一,高邮灌区南关干渠正在陆续配备各分水口“水位上云”等采集层设备,开展“空天地”一体化作物需水感知体系研究,同时以“用水早知道”历史灌溉数据为核心,优化灌溉配水调度模型,不断以现代化科技手段推进节水灌溉。

水之变,不仅让绿水青山添新颜,更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动能。未来,江苏将全方位落实“四水四定”原则,努力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、水资源高效利用、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,为“强富美高”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水资源保障。水韵灵动的江苏,正向着美好的未来奋跃而上。

关键词: